旅游达人小丽(化名)因为“变丑”一事,不得不暂停了环游世界的计划。
由于职业原因,小丽需要长期使用电脑,多年来一直有颈椎痛、手腕关节痛等症状,但她以为只是职业病。没想到,最近与疼痛一起产生的,还有嘴唇变厚、牙齿稀疏……
为此,小丽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却始终找不到病因。近日,她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做了垂体MR,终于找到了“变丑”的原因——因垂体发生病变,她得了罕见病“肢端肥大症”。
垂体病变导致“变丑”
小丽的垂体MR结果显示,她患有生长激素型垂体瘤。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正是因垂体发生病变而引起,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介绍,垂体管理着人体内各种激素的“生产”,当垂体病变,就会导致体内长期产生过量生长激素,从而使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还会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糖代谢等多器官/系统并发症。
像小丽一样,成年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往往都有这样的特征:手脚变大、颧骨变高、嘴唇变厚、前额隆起、鼻翼宽平、下颌突出、皮肤粗糙等。在青少年时期,该病症则会表现为“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患者发病前后面容变化。
牟永告提醒,当垂体瘤压迫、侵犯颅内组织时,可能还会引起头痛、视野缺损、眼底改变和动眼神经麻痹,以及垂体功能减退等。
如果不加以治疗,长期过量分泌的生长激素就会使患者的寿命缩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病症,约1/3的患者可发生高血压,60%-80%患者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此外,患者并发肠癌和甲状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发现身体“走样”要小心
研究显示,肢端肥大症全球发病率约为3-4例/百万,患病率约40-125例/百万,平均发病年龄为40-45岁,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是一种罕见疾病。
怪物史莱克的原型是一位罹患肢端肥大症的著名摔跤手。
牟永告表示,正是因肢端肥大症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从开始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间隔较长,一般7-10年,因此早期筛查尤为重要。除了典型的外貌变化,当出现2个或以上的下述症状时,建议前往神经外科或内分泌科进行检查:
新发糖尿病,多发关节疼痛,新发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心室肥大或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等心脏疾病,乏力,头痛,腕管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汗,视力下降,结肠息肉,进展性下颌突出、手脚变大。
筛查方面,主要为抽血检查GH和IGF-1等垂体激素水平,并行增强垂体MRI检查。
牟永告称,当前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是生长激素垂体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经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根治,部分患者手脚变小、皮肤变得光滑,容貌可以恢复到患病之前水平。术后需定期复查生长激素和IGF-1水平,若上述激素水平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患者则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和/或放射治疗。
内镜经鼻微创切除垂体瘤。
“大多数患者经过上述规范治疗,可以重获美丽和新生。”牟永告说。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赵现廷 陈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