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什麼時候會死?從平均壽命、末期9大徵兆到安寧照護的完整解析

失智老人什麼時候會死?從平均壽命、末期9大徵兆到安寧照護的完整解析

前言

「醫生,我的家人還能活多久?」、「到底什麼時候會死?」這是許多失智症照顧者在門診中,帶著極度疲憊所問出的沉痛問題。面對摯愛的家人從記憶混亂、情緒轉變,到最後臥床、無法言語,照顧者承受著難以想像的經濟與精神壓力。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醫學統計和臨床觀察提供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失智症的病程是長期且持續惡化的,平均存活期約為 7到12年。然而,這個數字的區間很大,取決於患者確診時的嚴重程度、得到的照護品質,以及個人的健康狀況。

重要的是,失智症患者並非死於「失智症」本身,而是死於疾病末期所引發的各種併發症。本文將詳細解析影響失智症壽命的因素、末期徵兆,以及關鍵的安寧照護選擇。

失智症的平均壽命:7年與12年的差異何在?

失智症的病程因人而異,從輕度、中度到重度,每個階段停留的時間都不同。所謂7到12年的平均壽命,主要受到以下幾個關鍵因素影響:

診斷的早晚

「及早治療」是延緩病程、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

– 極輕度確診:若在極輕度時就發現並接受治療,患者的狀態可以維持長達三至四年沒有明顯退化。

– 中度確診:若拖到中度才開始治療,可能只能維持約兩年半不退步。

照護的品質

良好的照護是延長壽命和維持尊嚴的核心。

– 良好照護:能有效預防感染、壓瘡(褥瘡)、跌倒等併發症,患者的存活時間相對較長。

– 照護不佳:若患者得不到好的照顧,例如臥床後沒有定時翻身、餵食不當,一旦發生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且未積極治療,便可能很快離世。

失智症的類型

不同的失智症類型,其惡化速度也不同。例如,「血管性失智症」的惡化常是「階梯式」的,每中風一次,狀況就往下跌一階,病程可能比阿茲海默症(平均8至10年)更快。

進入末期的訊號:如何評估「時間不多了」?

當失智症進展到末期(又稱重度失智),患者會逐漸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家屬可以透過以下幾個重要指標,評估患者是否已進入「生命末期」。

最重要的指標:停止進食與飲水

這是跨國臨床和家屬經驗中,最一致且最強烈的末期訊號。

生理機制:到了末期,患者的大腦功能嚴重退化,會逐漸失去飢餓感和口渴感。他們的身體(特別是消化系統)也開始「停機」,無法再處理食物和水分。

臨床表現:患者會開始對食物沒有興趣、咬緊牙關拒食、或含在口中無法吞嚥。

時間範圍:根據安寧照護經驗,當患者完全停止進食,可能仍會維持約兩週;若停止喝水,則大約僅能維持三天。許多家屬分享,患者在停止進食的最後幾天,表情是安詳的,並未顯露痛苦。

AHOPE 觀察量表:預測6個月死亡率

臨床上,醫師可能會使用「AHOPE量表」來評估末期患者的狀態。這項量表包含9個觀察症狀,每個症狀依嚴重程度給予1至4分,總分最低9分,最高36分。

AHOPE 末期失智症觀察量表

觀察項目

症狀描述(分數越高越嚴重)

意識清醒程度

是否能保持清醒或容易喚醒。

視線交接

是否能與人有眼神接觸。

說話程度

語言表達能力,從能說話到僅剩單字或無聲。

肌肉的靈活性

肢體是否僵硬或攣縮。

吞嚥能力

是否能安全吞嚥食物和口水。

下床活動的程度

是否能自行或在協助下下床活動。

食物的攝取

進食量的多寡。

液體的攝入量

飲水量的多寡。

體重變化

近期體重是否急速下降。

評估結果:根據研究,當總分大於22分時,代表患者在未來6個月內的死亡率預測性較高。

其他關鍵的末期8大症狀

嚴重遺忘:完全忘記熟悉的人事物,甚至忘記自己是誰。

行動能力喪失:無法坐立或站立,需要輪椅輔助,最終完全臥床。

語言能力喪失:變得極少說話,可能只剩單字或完全失語。

排泄失控:大小便完全失禁,需依賴他人清潔。

情緒轉變:因無法表達需求或理解外界,變得焦躁、生氣或大哭。

日夜顛倒:對時間失去概念,白天長時間昏睡。

體重快速減輕:即使有進食,體重仍明顯下降。

清醒時間變短:對外界刺激(如聲音、觸摸)幾乎沒有反應。

失智症患者的真正死因:末期併發症

如前所述,患者最終並非死於大腦退化,而是死於身體機能全面衰退後引發的併發症。

1. 吸入性肺炎

這是最常見的死因。由於末期患者吞嚥功能退化,進食、喝水,甚至自己的口水都可能不慎流入氣管,造成肺部嚴重感染。

2. 感染與敗血癥

尿路感染 (UTI):由於長期臥床、使用尿布或導尿管,尿路感染的風險極高。感染若未及時發現,細菌可能進入血液循環,引發敗血癥,導致器官衰竭。

褥瘡(壓瘡)感染:長期臥床壓迫皮膚導致潰瘍,傷口若遭感染,也可能惡化成敗血癥。

3. 跌倒

跌倒是失智症患者(特別是中重度)的「隱形殺手」。一次嚴重的跌倒(如髖部骨折)常是「懸崖式下跌」的開始,導致患者必須臥床,身體狀況急速衰退,隨之而來的便是肺炎與感染。

4. 營養不良與器官衰竭

由於長期進食困難、營養不良,加上身體缺乏活動,心、肺、腎等器官功能會逐漸衰竭,最終走向生命的終點。

照顧的十字路口:鼻胃管與安寧照護

當患者停止進食,家屬會面臨最痛苦的抉擇:要不要插鼻胃管(或胃造口)?

鼻胃管的掙扎與迷思

許多家屬(特別是沒有參與主要照顧的人)會出於不捨或「怕被說餓死長輩」的壓力,要求醫師插管。然而,第一線的照顧者和醫療團隊卻有不同觀察:

病人的痛苦:插著鼻胃管會造成患者極大的不適,他們可能會試圖拔管,導致雙手被約束,這對患者的尊嚴是很大的打擊。

無助益的研究: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研究顯示,插管與不插管,對末期患者的生命長度沒有差異,但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卻天差地遠。

身體的訊號:安寧病房醫師強調,當病人吃不下時,是身體在告訴我們「不需要這麼多養分了」。強行灌食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甚至提高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安寧療護的選擇(Palliative Care)

當醫療已無法治癒疾病,安寧療護的介入,是為了將照顧目標從「延長生命」轉向「提升生活品質」。

這並不代表放棄,而是選擇用更溫柔、更有尊嚴的方式陪伴。

症狀控制:不做侵入性治療,但積極處理疼痛、呼吸困難、焦慮等不適狀狀況(例如使用嗎啡止痛或緩解呼吸)。

自然進食:尊重患者的意願,不強迫餵食或插管。能吃多少算多少,重點在於享受食物的滋味,而非攝取熱量。

預立醫療:依據《病人自主權利法》,在患者意識清楚時,及早討論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明確表達在生命末期時,希望接受或拒絕維生醫療(如心肺復甦術、呼吸器)和人工營養(如鼻胃管)。

常見問題

問:失智症末期一定會臥床嗎?

答:是的。失智症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到了重度(末期)階段,患者的運動功能會嚴重退化,從行走困難、需要輪椅,最終會發展到無法坐立,需要完全臥床。

問:拒絕插鼻胃管,病人會是「餓死」的嗎?會很痛苦嗎?

答:不會。根據安寧療護的觀點,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飢餓」(Starvation)是健康的身體缺乏食物,會感到強烈痛苦。

「自然停食」(Anorexia)是臨終前的自然過程,大腦不再發出飢餓訊號,身體也失去消化能力。

此時強行灌食,反而會造成腹脹、腹痛或增加肺炎風險,帶來額外痛苦。在安寧療護下,患者會因為身體的自然變化而使意識降低,安詳地離去。

問:失智症末期平均還能活多久?

答:這個問題有兩種時間尺度。

1. 從「確診失智」算起:平均7至12年。

2. 從「進入末期」算起:當患者出現上述末期徵兆(如臥床、失語、拒食、AHOPE量表 > 22分)時,平均存活期約在6個月至2年之間。但若併發嚴重的吸入性肺炎,也可能在數週內離世。

問:為什麼家屬中,對於是否急救或插管的意見常不一致?

答:這在臨床上很常見。研究和經驗顯示,「沒有幫忙照顧的人會捨不得放手」。

主要照顧者:他們每天目睹病程的變化,最瞭解患者的痛苦,通常傾向選擇讓患者舒適、有尊嚴地離開。

非主要照顧者:(例如久久探視一次的親屬)他們不瞭解疾病的不可逆性,容易出於自責、不捨或「還能救」的錯覺,而堅持要求醫師採取所有侵入性治療,這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總結

面對「失智老人什麼時候會死?」這個問題,我們無法得到一個確切的日期,但能更清晰地理解這個「過程」。這是一段長達7至12年的旅程,終點並非失智本身,而是身體系統因併發症(如肺炎、感染)而衰竭。

最重要的,是家屬應在患者尚能表達意願時,提早進行「預立醫療決定」的溝通。當末期徵兆(特別是停止進食)出現時,理解這是生命自然的終程,適時放下對「治療」的執著,轉而尋求安寧療護的支持,專注於提供舒適、尊嚴、有愛的陪伴,或許才是送給摯愛家人最後、也是最溫柔的禮物。

資料來源

失智症末期能活多久?如何評估時間?教你看「觀察量表9 …

大部分失智症患者,從第六期進展到第七期,通常是死於什麼?

「到底什麼時候會死?」 被逼入絕境的家屬|生命智慧 – 元氣網

相关推荐

移动副卡要多久收到
365英国上市网正规吗

移动副卡要多久收到

📅 09-15 👁️ 5703
《英雄联盟》全局bp含义介绍
365彩票最新版app下载

《英雄联盟》全局bp含义介绍

📅 10-24 👁️ 1814
3个原理揭秘,为什么我们都爱「嗑 CP」
365bet亚洲版登陆首页

3个原理揭秘,为什么我们都爱「嗑 CP」

📅 09-08 👁️ 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