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最后的原厂牌——诺基亚N1平板电脑纪念评测

诺基亚最后的原厂牌——诺基亚N1平板电脑纪念评测

诺基亚N1这台产品应当是笔者最早接触到的Android设备。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还是2015年十一前后购入的,那个时候笔者也才刚上大学,连当时的舍友还都很好奇这款产品一同感受“开箱”的乐趣。时过境迁,Android平板电脑设备可供的选择实在是太过丰富,而在诺基亚N1时期里,能够特别拿得出手的Android平板电脑设备并不太多,不像如今各家平板电脑产品线布置得非常成熟,加上Android系统在那时依旧还是有着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那个年代特别流行Win8和Android双系统平板),得益于品牌加成和软件特性,诺基亚N1属于独特的存在。

诺基亚N1是一台于2014年11月在芬兰Slush创业投资大会上官宣的智能设备。其背景是基于当时诺基亚发布的智能安卓启动器Z Launcher。在当时的背景下,诺基亚认为这套启动器Z Lacunher需要一台精心打造过的硬件产品,来匹配诺基亚当时想要的最佳效果——这也就是诺基亚N1平板电脑的存在意义。

这篇文章主要以过往视角和历经将近10年有余的基础上进行的收官评测,以下需要时均简称N1。

外观及使用磨损

与苹果的产品相似,由于当时与微软的协议还未到期,诺基亚N1的生产制造和分发销售交由了富士康进行负责,诺基亚只负责硬件设计和软件(Z Launcher)工作。分发销售方面,N1最终推出了铝原色和火山灰色。但由于这台电脑的设计过于简约,与同时期的iPad“看起来较为相似”且同样采用了铝合金工艺,加上富士康与苹果之间的联系密切,也有称之为Android版的iPad的调侃式说法,甚至在当时也有用户怀疑诺基亚是否真正参与了诺基亚N1的硬件设计(即是否全部交给了富士康处理)。

鉴于一些原因,笔者在24年冬季选择重新找到当时购入的这台诺基亚N1并作为部分功能的替代品使用。诺基亚N1使用了一套铝合金机身,搭载7.9英寸的显示屏——对比如今尺寸各异甚至更大尺寸的产品,诺基亚N1的长宽维度较为适中,即便在2025年的背景下,单手握持也没有太大压力,而且N1平板的近似方形外观对于单手掌一边握持时有非常好的充实感,很难说会出现握感不扎实或需要双手握持才能稳定观看屏幕的情况。只是对于手小一点的用户来讲,靠单手握持横屏模式时还是有一点“大了握不住”的风险。

在外观设计上,N1使用了几乎完全圆润的机身设计,铝合金机身也经过打磨处理,和如今早些时日的HMD诺基亚安卓铝合金产品的质感和手感都有明显区别。这种打磨工艺不仅不用太担心机身背部与外部设备的摩擦磨损问题,还大幅提高了手持感,以至于在单手握持使用时,会有一点丝滑易脱手的风险。当然,时间已经10年了,N1的磨损还是有存在且可见的,主要体现在屏幕方面,但由于这款屏幕的通透性非常不错,只有在略强光下会看到一些可见的小划痕、屏幕在白色显示下有两处小亮点,以及屏幕右下角略有可见的边缘翘起。在屏幕外的铝合金机身上则是机身背部与中框之间的过渡痕迹,略靠近四角边缘的过渡线和边框上会有非常细小可见的磨损擦痕。

比较惊人的是,经历了如此长的时间后,吃灰的N1并没有明显或大面积的掉漆或磨损磕碰情况,尤其是掉漆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因为按理来讲,笔者的火山灰应当不是打造这款平板电脑时的原始铝合金颜色,出现磨损性掉漆应该是非常有可能性的——换个角度讲,由于笔者在曾经的时期里并没有特别注意保养擦拭N1,去年下半年拿出来时还属于屏幕一摊灰尘的情况,如果不考虑屏幕玻璃的小划痕数量,说N1的铝合金机身使用情况97-98新程度是完全符合的。

另外,机器背面附有与后来HMD 推出的诺基亚产品几乎相似的硬体信息,只是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台机器被称作N1s,而不是商品名N1,也许是因为当初发布后是首先给中国大陆特供的缘故,诺基亚在当时的策略是首先在国内春节期间发售这台产品,随后再向其他地区提供这款产品。

硬件规格和软件配置

在曾经当初发布的一段时期里(起码是2018年之前),诺基亚N1的规格还算较好,属于平板电脑产品里比较常规(但不具备旗舰性能竞争力)的水平。但在如今2025年乃至更早几年的阶段,诺基亚N1的硬件规格和软件配置都称得上是有些令人担忧的。

硬件规格方面,N1使用了一块7.9英寸的IPS屏幕,分辨率为2048x1536的4:3比例IPS LCD屏幕,配有5300毫安时电池。尽管在当时没有着重宣传屏幕具体参数,但经过后来的一些网站的参数整理来看,N1这款屏幕是使用了康宁3代玻璃——对比普通的中低端产品,笔者在使用期间也觉得这款屏幕的通透性非常不错,时至今日也是视觉上干净清澈。

此外,核心硬件使用了来自英特尔的凌动Z3580处理器(四核心64位,主频2.3),使用了Power VR的G6430显示核心,而不是英特尔自家的显示核心。这也是与传统Android设备区别较大之处,即这是一款x86架构为基础的处理器——而日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Android设备都是以ARM架构为主的产品。影像方面,诺基亚使用了后置8MP,前置5MP的摄像头配置,配备双扬声器,3.5mm耳机孔,以及2+32GB的RAM和存储组合。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诺基亚N1还是世界上首款使用了Type-C USB接口的平板电脑产品,只是速率上使用的还是USB 2.0的协议。

软件方面,N1搭载了预装Z Launcher桌面的Android 5.0系统,后续官方还提供了Android 5.1更新,以及少量的OTA更新包。不过在当时的用户有称最新版更新后N1会无法降级,因此笔者目前的版本只停留在了A5CN403版本。

只是很值得吐槽的是,N1在当时给到的用户的原装充电器是5V1A功率,而N1的背板硬件信息明确写到支持的功率是5V2A,单拎出来这一点的原因我们会在下文详细展开。

使用体验——影音、影像,及至今

凭借还有余的一些记忆,笔者能同时对曾经的使用情况和如今的使用情况都能做出一些描述和评价。

在当时的时期里,笔者对N1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使用阶段,而是最开始到手的开机激活阶段——因为当时马上就到十一了,笔者是在十一前几天才拿到的N1,而到手后电脑是没有电量的,需要充电器激活才能开机(和曾经诺基亚Lumia产品非常相似),但原装附带的5V1A充电器搞了一个很大的幺蛾子,笔者当时插上后并没有立刻开机或显示充电状态,过了一阵子发现照常开机也无反应,后来通过使用其他更高输入电流的诺基亚充电头后才正常亮屏并启动充电。在后来的使用里,这个只有1A功率的充电器逐渐被笔者放弃,特别是在后来换到Lumia 950XL后,发现950XL时期微软提供的5V3A充电器对于N1的适配性反而是最好的,原厂充电器也能充电,但提供的功率并不够快。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N1的日常使用非常稳定,尤其是国行适配的原厂应用,即使到现在,优化和适配性都非常不错,除了应用商店已经彻底凉凉外,其他基本功能型应用都能正常使用。由于一些应用在当时的应用商店里并没有全部提供,笔者在当时后续安装了应用汇商店,只是体验方面确实有点糟糕,倒不是性能上存在短板,而是应用汇APP本身更新过于频繁,在那个时候有时过阵子进入就提示有版本更新,而从更新到安装甚至新启动阶段就会出现加载缓慢偶尔卡顿的问题。浏览器在当时还是以诺基亚N1为主页,相较于如今一些原生Android桌面的配套浏览器,这样的出厂细节设计确实很值得一提,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内置浏览器的默认的N1产品主页已经消失,前些年已经发现如果默认还是该产品主页的话,进入浏览器会被反复报错,影响用户使用,需要切换默认主页才能避免报错。

对于Z Launcher的使用体验,拿如今的一些启动器去对比,特别想指出来的是Z Launcher的对中英文同时存在的应用适配较为不错(在具有字母排列的目录规则里,某些启动器甚至直接把中文语言摆烂),只需要手势滑动输入首字母后,中文和英文的可用应用都会呈现在主界面中(按照中文-英文的先后顺序排列)。Z Launcher本身的操作逻辑也非常简单,尽管左划就可以切换到完整的应用目录,但诺基亚更希望用户通过主页滑动输入首字母后,就能够加载出对应的应用并启动使用。而且随着时间推进,Z Launcher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偏好,在不同时段进行自适应推荐内容,比如官方提及的早、中、晚三个时段会推荐不同的应用列表和联系人信息,以匹配不同时段里给用户正确或合适的内容进行便捷操作——这其实很像如今AI的味道,智能推荐应用。但在应用本身不多的情况下,Z Launcher的智能推荐并不会明显区分开手动找应用启动和滑动输入首字母启动的使用效率,换句话讲,如果应用足够少,有的时候可能比起首页输字母,不如左划屏幕直接找应用启动效率更高。

对于影像和影音,N1的双扬声器发挥得比较稳定,一般的影音娱乐会比单扬声器的设备体验更好,特别是视频播放方面,N1的设置内置了英特尔智能视频功能,会对视频质量和基本显示效果进行动态优化。对比如今HMD推出的Skyline的双扬声器,两台设备的表现都差不太多,但N1的外放在高频区间略有点刺耳的情况。影像方面N1的拍照和视频都处于Android的基本可用能力,拍照就是简单的拍照,视频也是如此,质量够一般使用,似乎诺基亚没有在软件方面给到什么相机上的支持或提升,不过功能的操作非常方便。

英特尔智能视频另外,后台压制方面,由于N1国行本身没有Google服务套件,因此在没有任何外部工具和开发者模式手动介入限制后台驻留数量的话,N1的应用自启动、连带唤醒的压制情况基本为零,没有关闭通知的应用你可以轻松收到来自应用的消息通知状态。当然这并不代表着没有工具能压制后台,因为有些优化应用虽然需要依赖Google服务套件,但在实际使用时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只是还是会存在一些应用深度优化清理后台后,过了些许秒后又从后台冒了出来的情况。

——当然,以上都是曾经的使用体验印象,如今的N1已经到了“上年纪”的水平,如果没有原生应用的支持,这台平板电脑的基本功能操作都会存在不小的体验影响,在应用较多的情况下,甚至是经典的屏幕双击唤醒也会变得缓慢但程度依旧可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第三方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加载延迟或较长时间卡顿,基本上等效于早些年安卓产品“越用越卡”的定律。

这个问题的实际成因比较复杂,但根据笔者的接触情况来看,后台无法有效压制并不是绝对主要因素,N1进入“晚年”阶段的更多可能性是在于电池寿命下降,其次是处理器问题。Android设备的物理电池性能不足引发的性能不稳定、操作表现异常和异常耗电并不少见。但除去电池影响,处理器也确实影响了N1的可持续使用性,这还是因为Z3580是一个更适合x86电脑而不是ARM软件的硬件,如果给N1使用Windows 8一类的系统,都用到如今的时间里,Z3580的表现可能会比Android还能略好一些,x86的复杂指令集对于Android应用而言有时并不能完全用得上,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会对自家应用进行ARM架构之外的核心硬件进行优化,因而随着应用的版本越新,N1遇到此类问题的可能性就会越高。如果是奔着使用应用进行在线影音娱乐体验,如今的N1已经基本不太能胜任这个角色,但如果只是看看PDF或文字文本内容,或者本地化播放视频,N1的可用性依旧较为稳定。只是随着应用程序的复杂化,N1的发热相比曾经已经明显了很多,而且热量集中在机身的右侧下方区域,如果把屏幕分为上下两块,机身的热量都集中在了屏幕下块的整个右侧边框上。

如果这一面作为左手尚可,换到正面的右手,有的用户握持时对热量可能会有明显的感觉

Android x86-64设备的适配性问题

就着使用情况,笔者简单补充一下Z3580的x86处理器应用适配问题。

如果现今依旧要通过N1使用当下的一些基本软件,笔者强烈建议在准备应用下载包的同时,关注诸如APKMirror之类的网站(或软件官网)是否提供了x86架构支持(或x86-64支持)的Android应用安装包或早期版本,如果有明确写明支持的Android最低版本更好。如果没有x86架构支持的应用安装包,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能用但卡顿或延迟明显(1)解析安装包错误无法安装(2)安装期间安装失败(3)安装状态一段时间后提示应用未安装。

由于互联网对早期安装包的信息记录和支持测试并不完善,加上早期Android设备的硬件来源构成较为杂乱,在笔者实测后,即便部分应用(如Acrobat Reader)使用基于x86的安装包,也会出现上述2或3的情况,而有的应用使用了x86安装包则能正常使用,也有的应用即使安装传统ARM架构的版本,也能正常使用。不过,像本地化类不怎么或几乎不需要网络的工具类应用并没有太显著的1类情况,反而像B站一类的非常依赖网络和硬件资源的应用会出现不小的问题。

至于N1的Z3580在如今的性能情况究竟如何,如果按照Z3580的理论表现,基本上等效于高通210的水平,实际上的表现可能确实跟210差不多,但由于笔者没有高通200系芯片的Android产品,最低也只有高通630的诺基亚7,如果拿高通630来作对比,Z3580使用兼容B站的版本的体验显著糟糕于诺基亚7,但笔者手上有高通200的Lumia设备,高通200在WP8.1的体验也是尚可(和高通400的WP8.1平台比略差半个档次),但Z3580的实际使用效率其实比高通200要快很多。

笔者也正好凭着使用习惯用B站app简单测了一下。N1在首次进入、进入后加载首页推荐视频、切换到用户主页的登录窗口(通过手机号登录方式)这几个环节里都有明显的卡顿和延迟情况,在手机登录窗口甚至还会触发系统提示软件无响应是否强行停止关闭的建议(这个建议可以忽略,因为有时是系统误判定软件卡死引发的,等少许时间确实能恢复正常),或应用直接自动重启情况。不过以上这几个情况除了进入后加载首页视频外,再次使用该应用时其他几个情况的卡顿延迟表现略有好转,但是三大导航键的基本功能响应速度非常慢,等上几秒等待操作完成已经是非常常见的操作。

播放视频方面,N1对于播放B站内一般规格的1080P分辨率视频(非高码率和4K两档)表现也较为勉强,能看但无法稳定不存在卡顿的情况,流畅度表现不稳定的同时,有时会出现明显的画面卡住音频正常的情况,并且会偶尔存在应用自动重启的问题,或弹幕加载延迟,或点进视频后画面卡住还未加载,但音频已经开始播放了的情况。

不过,对于一些仍然保留兼容性的x86第三方Android应用,如VLC播放器,N1的表现非常出色,几乎和中低端处理器(特指高通630-665时代的SoC)的表现能基本持平,顶多可能会在需要扫描文件时,会因存储芯片本身的速率上略微拖点后退。

办公方面,笔者早期在N1安装过的Office三件套能够照常作为本地化编辑使用,但是在找了几个支持x86或x86-64的app安装包后,都有安装后无法安装成功和无法解构安装包报错的情况,使用商店最新版本的apk也同样无法安装。

续航、充电表现

在不考虑低电量的情况下,早期的N1凭借原厂充电头可以获得稳定的电量输入表现,但如今年代已久,笔者已经没有能力计算N1在当时的充电时长和效率,只知晓在低电量关机的情况下,使用原厂5V1A充电头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激活机器开机并加载关机充电状态,笔者更推荐使用Lumia 950XL的AC-100U 5V3A充电头,可以给到机器更快的充电速度。推荐更高功率的充电器的另一原因是在前些年,笔者就有发现N1的电池表现不太正常,典型的一种情况就是有电(50%以上)但无法开机,当时使用AC-100U供电使用,会比离电状态下有更好的流畅性表现,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前文说N1的“老年”表现更像是电池因素更高,而不是Z3580本身性能羸弱的原因。

而话说回来,如今的充电器早就不是至高18W这么低的功率了。在当下的智能手机环境里,N1反而还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即使用超过18W功率的充电器会无法充电。这个情况包括其他N1用户也有发现并指出。目前笔者手上已有的索尼30W,摩托罗拉33W充电头对N1都是集体歇菜无法充电,诺基亚HMD时期的18W充电头也有反复提示充电的问题(但好像能充进去电),初步估计应当是协议或其他问题导致主流的大功率充电器对N1都不起作用,但通过移动电源进行供电则一切正常。

通过移动电源的供电来看,诺基亚N1的功率稳定在8.5W左右(峰值9W),电流约在1.6-1.7A之间,按照这个情况来推断,早期的诺基亚15W及更低功率的充电器(包括Lumia时期的充电器)应当是对N1最合适的供电选择。

然而除了充电头的问题,N1同样也不支持Type-C to C双头线供电甚至是接上电脑进行数据传输,使用双头C口线插上电脑时会毫无反应,N1既不会启动文件传输,也不会启动充电,似乎仅支持传统USB端接口数据线的制式。但说来比较奇怪,笔者有一根廉价的白色传统USB端接口数据线,这根数据线接在支持的充电头中对N1充电也不起作用,具体表现为能激活关机充电状态,但会因为自动息屏而被误判为在正常充电,直到期间有一次顺利开机后,才发现实际情况则是N1一直在从0%到1%的状态下进行反复的充电提醒,这和曾经AC-100U对Lumia 950XL充电期间,如果充电头没有插入插座,只将输入口一端留在手机口内后,手机会反复亮屏提示充电的情况一模一样,只不过唯一不同点在于长时间反复如此950XL发热会显著提升,而N1则不会,只会反复响低电量模式提醒。

所以续航方面,笔者上文有提到过兼容N1使用的B站app的实际使用情况,如果脾气和耐性都不错,按照上文的实际情况持续使用B站,N1的实际续航只有约合半天;如果使用VLC一类的本地播放器持续观看视频,N1的续航预计是一个白天多一点。纯息屏待机续航方面N1目前非常稳定,没有大量后台干扰的情况下,在现今阶段预估2天续航不成问题,像笔者在写这一段内容的期间一直没有使用N1的情况下,电池续航从傍晚的78%掉到71%也才花了近7个小时。

总结

如今已经2025年了,如果说N1还能用来做什么,其实还能做的事情有不少,只不过笔者已经不需要也不太敢通过N1来完成类平板“笔记本”电脑进行办公,更多地是进行PDF文档阅读、本地影音、以及早些年前留在N1时的一些模拟器进行娱乐。

如今市面上已经有太多的可供选择的平板电脑产品了,只是从笔者的角度来看,作为一款Android平板设备,即使不考虑搭载的操作系统,能够保持相对长期使用且低于10英寸以下的在售产品确实还是显得有点少了——毕竟平板电脑不是手机需要那么隔几年就频繁更换,但作为一台平板电脑,如果在几年的期间内不能做到长期耐用的话(起码两年),朝着跟手机一样没多久就得换整新机或局部硬件维修更换这种设计本身也是略失败的。对于诺基亚N1,能够撑到现在还能用用基本功能实属不易,只是支持维护老x86架构和Android OS环境的应用确实越来越少,像笔者曾经装在N1上的Office三件套的接口已经无法顺利通过网络连接再次登陆并确认账户信息同步了,这点已经严重阻碍笔者日常进一步使用N1的打算。

时至今日,这种小尺寸平板电脑和相对不错的边框过渡工艺产品很难再找见,但笔者倒不期待诺基亚或HMD能够再度推出同样规格的产品,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和PC笔电环境里,使用纯Android或iPad OS的平板电脑产品会显得定位较为尴尬,除了屏幕大一点、电池容量大一些外,只能算是做个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的过渡型工具替代一些功能进行分化使用更为合适。

还有Z Launcher也得说说。没有诺基亚的Z Launcher,N1也不会问世,但Z Launcher并不是N1专有桌面。作为一款免费Android桌面启动器应用,笔者在后来2017年第一批购入诺基亚8第一代后也安装了,总的来说体验还是不错的,只是手机版和平板模式N1的UI区别确实较明显了一点,是当初诺基亚在芬兰Slush创业投资大会上呈现的传统竖屏界面样式。不过,随着后来异形屏(包括刘海屏)、大尺寸屏幕、非传统比例屏幕产品的大量出现,以及Z Launcher的正式停止维护,这款启动器在后来的智能手机产品中已经无法做到完美适配了,像UI比例对不齐底部留出来一大片无用区域、推荐应用列表比例适配不当等都是常见情况。但Z Launcher的本身功能并没有因为停止维护而失去作用,目前网上还有该桌面的安装包,最新版本停留在了1.3.8-Beta。有条件的老用户可以尝试用传统比例Android设备安装体验,感受这款桌面的独特性,以及与N1平板下定制的Z Launcher的区别(相对而言,个人更喜欢N1搭载的定制版)。

本文同步发布于少数派、公众号、B站、知乎平台。

相关推荐

鹤头像图片
365bet亚洲版登陆首页

鹤头像图片

📅 07-31 👁️ 6417
征召模式有段位要求吗
365彩票最新版app下载

征召模式有段位要求吗

📅 07-16 👁️ 1003
盘点世界杯10大惊天冷门:意大利成最大苦主,韩国使阴招虽胜犹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