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上古時為西羌地。戰國時期為秦國版圖,屬臨洮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征討羌人,劃甘南州東部屬隴西郡,北部屬金城郡,設白石、羌道兩縣。三國州境東部屬曹魏。南部屬蜀漢。西晉永嘉七年(313年),吐谷渾於枹罕建國(今臨夏市),吐谷渾人開闢了「絲綢南路」,成為連接中原與西藏、印度的要道。隋時的臨洮郡、桴罕郡、宕昌郡分別管轄今甘南的西北和東南部。唐朝初年廢郡置州,甘南境內曾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唐龍朔三年(663年),吐谷渾為吐蕃所滅。吐蕃管轄期間又開發了「唐蕃古道」,經過甘南。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宋將王韶收復河州,甘南歸宋。
十三世紀,蒙古族進入青藏高原,將其納入蒙古帝國版圖。元朝在河州設立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轄甘南之境。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朵甘思內附大明。洪武七年(1374年),設置朵甘行都指揮使司,轄甘南。清雍正初年平定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之亂後,西安行都指揮使司總轄河州、朵干、馬斯藏三衛,甘南西部為甘肅蘭州府循化廳管轄。
民國時期,甘南屬甘肅省。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臨潭縣屬蘭山道,西固縣(今舟曲縣)屬渭川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析導河、臨潭及循化縣設置拉卜楞設治局,駐拉卜楞(今夏河縣拉卜楞鎮)。民國十六年(1927年),升格為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改縣名為「夏河」,以地處大夏河濱而得名。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以楊姓卓尼土司轄地改置卓尼設治局,局所駐卓尼(今卓尼縣柳林鎮),隸屬於甘肅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1953年10月,甘南自治區在夏河縣拉卜楞成立,卓尼設治局改卓尼縣。1954年7月,甘南自治區改為甘南藏族自治州。1956年5月,州府由夏河拉卜楞鎮遷至黑措鎮,黑措改名為諧音的「合作」。1998年1月,撤銷合作鎮,設立縣級合作市。
2010年8月7日,甘南州舟曲縣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大量土石衝進縣城,並截斷兩條河流,形成堰塞湖。災害造成1481人遇難,284人失蹤。